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三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时间:2023-03-22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佚名

  

  农资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农资打假”审判工作,依法惩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三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从严惩治各类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坑农、害农犯罪,惩处一批犯罪分子,并依法加大财产刑判处力度,有效震慑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同时注重利用司法手段加强追赃挽损,化解社会矛盾。针对农资套牌侵权等民事案件,全国法院创新诉讼服务举措,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对涉农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行。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进一步加强涉种子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惩治农资犯罪、审理农资案件的裁判标准,如明确农药、兽药和饲料产品添加禁用药物等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如何认定套牌侵权种子违法犯罪等,不断适应新时代农资安全法治保障的新需要。近期,最高人民法院正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联合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积极参与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与有关部门共同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


原文链接:https://www.bj148.org/zf1/zfyw/202303/t20230311_16483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